• 陕西大寺

    2011-03-07发布  人阅读

概况:
陕西大寺,又称东大寺,陕西大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永和正巷10号,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可容纳千人礼拜。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翻修扩建。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大寺占地面积5186平方米,庭院式建筑,西面大殿是寺院主体建筑。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西向东。面阔五间,由前殿、川亭子、月台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凸字形,前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脊兽,雕梁画栋。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大殿后部伸出上八下四的重檐八角亭,与前殿相连,俗连“川亭子”。大殿始建年代无考,建筑专家们从遗存的建筑装饰判断属于清代干嘉年间所建。
        与市区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坐西向东,高达十余米。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用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美观而有气势。拱门上,刻有《古兰经》文,其刻工之精,令人赞叹。后部为望月楼,乃阿訇登临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的场所,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这种建筑形式在新疆十分罕见。
         走进专院正面是大殿,大殿高达10余米,系古老的砖木结构,风格颇似中国古代宫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铺嵌着绿色琉璃瓦。大报周围走廊有36根红圆木柱,规模宏伟,十分壮观。大殿后部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的“八角楼”,系望月楼。殿内四壁和门窗的装饰,刻工精美,砖雕木刻均采用花卉、瓜果等各种图案,既严格遵循不使用偶像和动物图饰的伊斯兰教义,又保持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的建筑风格。大殿内铺垫着供穆斯林礼拜用的毛毯。
         大殿前面是宽敞的大院,除西面外,各面均建有厅堂。北厅是讲堂,南厅为浴室,东厅是各地阿訇进修之所。陕西大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全市回族穆斯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支援抗战活动的中心,解放后,多次进行支援抗美援朝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