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城即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古城坐落在巴楚县城东北6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城墙用泥土,石头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北延伸至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今农三师五十一团驻地)。唐王城为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一个重要古城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王城是汉化的叫法,维吾尔语称为“托库孜赛来”。按历史的沿革,维吾尔语的称谓更精确—些。维吾尔语翻译成汉语,就是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之意。只称唐王城仿佛孤城一座,实际上它是九座城的泛指。现在还可看出是城的端倪的只有三座了,每座的间距都有数十公里。其中两座夹山而峙,正好是南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的上游,发源于昆仑山的叶尔羌河的故河道,可以想见那时的河水是多么阔大欢畅。当几个人的水库形成以后,本该注入塔河的叶河就在这儿断流了。当然,九座驿站也就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湮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景点:
即唐代尉头州城遗址,本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古城座落在图木舒克市51团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占地数平方公里。城墙用泥土,石头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内城由山腰绕到山巅,长756米;外城接内城续到山巅,长1008米;大外城由外城环绕南山根,长1668米。山腰和山顶有土坯所砌的南北开门的城墙遗址。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北延伸至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此挖出泥塑佛头、丝绢、陶器、钱币等4000多件文物。唐王城为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一个重要古城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图木舒克垦区,有很多古城遗址,并大致可划分三大片。一是图木舒克山脚的脱库孜萨来依;二是垦区五十团夏河营不远的沙漠之中的遗址;三是离垦区五十一团五十公里处的城址。哪一处城址是唐王城,尚未考证确定。
唐王城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城。曾记载唐王城兴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沸沸扬扬,佛事不绝,空前辉煌。据文史资料记载,唐王城在公元前二世纪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尉头国,后曾是古龟兹国与古疏勒国的分界线,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军事要塞。到了唐朝,屯垦空前鼎盛,信仰佛教的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唐王城的毁灭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谜。大约在公元十世纪,有关唐王城的记载突然在史书上消失。有说缘于河流的改道和森林的逐日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