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语称博斯腾尔,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库勒,古称西海。《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椤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概况: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位于焉耆盆地的一个山间陷落湖。又称巴喀赤湖,北魏《水经注》称为敦薨浦。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在铁门关建有新疆最大的水电站。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库尔勒地区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矿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泊。原产的塔里木裂腹鱼(俗称尖头鱼)、扁吻鱼(中名“新疆大头鱼”,俗称大头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长头鱼等资源已衰减。造纸用的芦苇资源相当丰富,总面积40万公顷。
气候:
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气温7.9℃。1月份平均气温-12.7℃,极端低温-30.2℃,平均水温0.6℃;7月份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8℃,平均水温23℃。平均日照率达67%-68%。
占地面积:
博斯腾湖面积约98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风起时波浪滔滔,宛如沧海;风静时波光潋滟,湖水连天。大湖西侧星罗棋布的小湖,湖水相通,萃草浓密,野莲成片,各种水禽栖集其间。
生物景观:
一、芦苇:总面积40万亩。芦苇生长在孔雀河畔、小湖湖畔,形成众多的苇荡和芦苇水道。游人可沿河道苇荡欣赏挺拔翠绿的芦苇丛;秋天则可观赏金黄色的苇叶和雪白的芦花。
二、鱼类:博斯腾湖现有鲤、草、鲢、青、鳙、赤鲈(俗称五道黑)、公鱼等20余种及虾、绒蟹、河蚌等,年产量约2500吨。湖里的鱼除生产捕捞供应市场和满足游人品尝之外,还可垂钓,是钓鱼爱好者理想的垂钓场所。
湖区景观:
博斯腾湖区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晨雾、平湖月色极富诗情画意,是摄影爱好者创作的源泉之一。 博斯腾湖大湖南岸附近朝南方向有高度不等的沙山及流动与半固定的沙丘,还有金字塔型沙丘链与高低起伏的沙包。结合湖滨浴场的开发,可开展滑沙运动、沙山探险、沙山滑翔等运动项目。
旅游景点:
金沙滩海滨浴场、阿洪口旅游景区、莲花湖旅游度假村、扬水站、大河口、白鹭洲等。
传说: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却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眼泪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该湖命名为“博斯腾湖”。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离此不远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饱受磨难、执意取回真经的行动所感动,于是经观音菩萨点化,变作一匹白马,驮着唐僧一行,安然渡过流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