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里坤古民宅

    2011-02-26发布  人阅读

巴里坤古民宅最早的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已有13代人居住过,最晚的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已有5代人居住过,完整和较完整的有五家,门楼9座,门楼除兰州湾子有一家外,其余均在汉城内。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新疆是罕见的,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我县发展"生态形、文化型、旅游型"的城市,起着具大的作用。
     巴里坤古民宅中最具典型的为榆树巷王家院。
     该宅院的主人叫王善贵(68岁),其祖先是山西省平遥县人,当年随岳钟琪来疆戌边,为七品官员,后升至四品。至今已有十二代人,老人为第十代。当时巴里坤因满族与蒙古族居多且相互间有予盾,岳钟琪平定边疆后,就将部分官兵留下,融入其中,以确保巴里坤的安定,这样,才有了这所老房子。房屋所在地为南街榆树巷5号,关于榆树巷的来历缘于宅院内的一棵榆树,此榆树呈伞状,高十余米,已有一百三十四年的历史,这条巷子就此得名为:榆树巷。这所房屋为土木结构,原占地约十亩左右,当时建房用了三年时间,后因历史原因,现仅占地二亩左右。此院兴盛时,前后院共有四、五十人,一人统领共同生活,现已成为王氏后代祭祖和炎热季节回乡避暑之处。2002年被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